在娄星法院有一批优秀的“老兵”,他们曾经守卫边疆,保家卫国,守护共和国的安宁;如今手持法槌,刚正不阿,以赤子之心,守护公平与正义。
今天小编带大家一起寻访我们身边的部分老兵,听听老兵的故事。
光阴流转不改军人信念,角色转换不褪军人本色。无论在部队还是法院,娄星法院的“老兵”踏波逐浪,放歌筑梦,带着奋斗启航,坚守正义的理想,把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作为回报人生的满意答卷。
一、 黄正文:民三庭副庭长
军队十一年,法院工作三十年;脱下军装,换上法袍,续写人生新篇章。
1976年,我进入军营,在空军第十航空学院任参谋,1987年退役进入娄星区法院工作,三十年工作兢兢业业,法官将成为我终生职业。
从飞行员到法官,部队练就了我一丝不苟、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使我受益良多。法律赋予我的审判权同样庄严而神圣,不容亵渎,惟有克尽职守、一心为民、公正司法、廉洁自律,才能正确地运用法律武器惩罚犯罪、保护人民,才能无愧于军旅岁月,成为一名好法官。
二、 陈少华:安保科科长
1987年,我入伍成为一名军人,1991年从军校毕业提干,2000年转业安置到娄星区法院工作。我把人生最美好的十三年光阴献给了祖国的国防事业,军人的忠诚、无畏、坚忍、刚强早已悄悄渗入我的骨髓。
我脱下军装转业到法院工作,新的环境给了我新的起点,在部队,我守护着祖国的战鹰,在地方,我保卫着机关的安 全,我长期坚守警务一线,每天提前上班,在干警和当人事来法院之前把单位的角角落落都走一遍,保障安全就是我的本职工作。
在娄星法院工作期间,先后获得优秀党务工作者、优岗、先进工作者、三等功嘉奖等荣誉,我时刻告诫自己退伍不褪色,继续在娄星法院书写军人风采。
三、 贺建斌:执行局干警
1995年12月,我进入军营,先后参加陆军、空军部队,2010年退伍来到娄星区法院工作,先后荣立三等功一次,获得优岗、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来到法院,我成为了一名执行干警,长期奔跑在执行路上。我把从部队学到的集体观念、时间观念、优良的工作作风、严谨的工作态度,运用到执行工作中来,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捍卫法律的尊严。
四、廖晖:万宝法庭助理审判员
1997年12月,我在海南军区75553部队服役,2007年退伍来到娄星区法院工作,先后获得优秀党员若干次。
又逢“八一”建军节,作为曾经在威武雄壮的绿色方阵里摸爬滚打了十个春秋的转业军人,无论岁月的脚步再过匆忙,也无法抹去烙印在心中那浓浓的军旅情结。军人的荣誉感、使命感和奉献精神一直鼓舞着我,鞭策着我,让我始终牢记。
在这条军旅生涯的“延长线”上,我用部队培养出的优良作风引领工作,甘于吃苦,乐于奉献,兢兢业业,不讲报酬,把高标准做好工作作为崇高追求,为法院建设出力流汗,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五、 周美锋:办公室干警
1997年12月,我来到武警新化消防中队服役,2002年4月,退伍到娄星区法院万宝法庭工作,先后在万宝法庭、大科法庭、执行局、办公室工作。
2014年我获得了全国执行先进个人,获得荣誉正是得益于几年的部队经历,在部队中学会了服从命令、不怕苦不怕累的品质,才能适应起早摸黑、24小时待命的执行工作;在部队中学会了与人沟通,也是部队使自己为人爽快、心态好,现在才能做好群众工作。
六、赵桂长:行装科干警
1997年12月20日,我来到北空导五师十三团56营三连服役,2000年11月20日退伍来到娄星区法院工作。在几年的军旅生活中让自己从一个学生到军人的转变让我懂得服从与尊重。
现在我是驻娄星区蛇形山镇坝塘村的扶贫工作队队长兼该村党支部第一,奔跑于田间地头、深入到贫困户家中详细了解他们的家庭生活情况,摸清底子,抓好精准扶贫、脱贫攻坚的各项工作。
每年的八一建军节,都令我忍不住怀念激情飞扬的戎装岁月、感恩部队的历练和培养,同时,我也不断鞭策我继续保持军人本色,发挥军人优良传统,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努力做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