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娄星区法院从2017年2月6日起全面实施司法责任改革以来,距今已有三个月时间,各庭室落实司法责任制 情况如何,取得了怎样的效果。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看执行局锻造的执行利剑。
一、打造强大的执行团队
为兑现“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的庄严承诺,娄星区法院组建执行法警局,将全院所有的执行案件归口该局管理,该局配备5名员额法官、3名非员额法官、4名执行员,加上执行员助理、书记员、法警共计39人。5名员额法官组成5个执行团队,每个团队均由员额法官担任执行长,除拘留、搜查等必须由院长签发的文书外,其他法律文书均由执行长签发。执行标的款的支付也由员额法官签字发放。
二、建章立制内强素质
执行法警局根据最高法院出台的司法解释及规范性文件,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执行业务管理规范制度》、《考勤制度》、《学习制度》、《执行款物管理制度》、《廉政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全面规范和管理执行行为。根据制度规定,执行法警局设立值班接待日,每天确定一名干警接待当事人,并将接待情况反馈给承办法官,具有普遍性的问题综合整理后汇报给局长和主管副院长,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同时规定每个月的最后一个工作日,邀请区纪委、区人大、市中院的有关领导给执行干警上廉政教育课,通过学习和教育,让执行干警时刻崩紧廉政建设这根弦。
三、多措并举利剑生威
自2017年2月6日司法责任制实施以来至5月6日,执行法警局新收案件839件,旧存1066件,共计1905件,人均146件,现已执结523件。执行法警局针对这一现状,具体采取分层次分阶段执行的方法。第一阶段将执行标的在15万元以下的案件集中执行,组织“执行风暴”行动,通过该行动,已执结一大批事关民生的案件。第二阶段是清理2016年9月1日前所有积案,开展“地毯式执行”。一是充分利用网络查控平台,全面清查被执行人财产。二是广泛利用报纸、网站、电视台、微信公众号等媒体的优势,公布了一批失信被执行人的名单,通过限制其出行和高消费等措施督促他们自觉履行。其中一被执行人因限制其乘坐飞机,当天去北京申报项目时乘机遭拒后,立即赶到娄星区法院履行了200多万元的义务。通过这一手段,到目前为止,共有9件11人自觉履行,履行标的额达400余万元。三是法、检、公联合发布通告,督促被执行人主动履行义务。未主动履行的采取司法拘留和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的方法,目前共司法拘留25人, 7人以涉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四、主动接受监督外树形象
案件在登记立案移送执行法警局执行时,由承办法官向当事人发出执行案件告知书,告知书上明确告诉当事人所有出差等不需要当事人承担的费用,并在告知书上公布了区法院纪检组长、主管副院长的电话号码,以便当事人随时拨打电话投诉,杜绝了法官办理“三同”案件的任何机会。
与此同时,执行法警局还将申请人的电话号码登记造册,报主管副院长、纪检组长各一份,同时报区人大内司委、市、区二级政法委执法监督室各一份。方便各级领导全程掌握案件执行情况,了解执行干警有无违法违纪现象。通过市、区二级领导打电话反馈回来的情况得知,投诉执行干警违纪问题的情况基本没有了。通过以上举措,使执行权完全在阳光下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