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院紧扣公正与效率主题,着眼于办案的法律效果、政治效果、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锐意改革创新,不断健全审判管理制度机制,严格司法质效考评,刚性问责办案过错,力求办案提速增效,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一、增强两个意识,注重三个效果
1、强化“生命线”意识。“司法是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人民法院担负着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这一光荣而神圣的使命。依法办案、公正司法是法院工作的第一要义,案件质量是司法公正的前提和基础,是司法公信和司法权威的依托。院党组要求广大干警牢树案件质量是第一生命线的意识,在工作中严格依法办案,办铁案,让每件案件都既经得起法律的考量,又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2、牢树司法为民理念。司法权来次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司法为民是社会主义司法的内在要求和本质特征。对此,党组要求广大干警在思想上深刻认识,在具体的司法活动中勤为实践,在审判执行工作中关注民生、依法保障民权,在办案中切实维护和实现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坚持以人民满意做为衡量法院工作好坏的第一尺度和标准,做到依法办案,公正司法,为民司法。
3、注重三效果的统一。每一类案件都代表着一类社会问题,每一件案件都关乎社会稳定与和谐。党组要求广大干警摈弃机械法治主义思维,克服就案办案、机械办案的倾向。要求干警既要坚持法治思维,严格依法办案,又要有政治家的敏锐和社会学家的关切,坚持审判执行工作为稳定发展大局服务,为和谐社会构建服务,实现办案的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二、配强审管队伍,明确审管职能
1、人才倾斜。审判管理机构担负着监控审判执行活动、开展司法质效考评等重大工作。审判管理工作的高效、有力开展是审判执行工作提质增效的重要保障。院党组一向高度重视,坚持人才向审管机构倾斜,把政治过硬、业务精干的“好钢”用到审判管理这一刀刃上,在人员上对审管办实行满配、强配,甚至突破编制的限制,返聘了三名审判经验丰富的离退休老同志充实到审管办,协助开展案件质量评查工作。同时,建立了一支精干的兼职评查员队伍,每个业务庭室明确了一名理论水平较高、工作经验丰富的干警为兼职评查员,负责本庭室案件的自查工作。高度重视审管队伍的业务培训,定期组织开展集中培训,邀请上级法院审管机构的领导讲授业务课,大大提高了我院审管队伍的业务水平,推动了我院审管工作的有力、高效开展。
2、明确主管。按照职能相对集中,方便归口管理的原则,司法信息统计、案件质量评查、司法质效考核工作统一由审判管理办公室负责。发挥立案庭的职能优势,审判流程、执行流程跟踪管理工作由立案庭负责。
三、健全制度机制,严把案件质量
1、健全制度。今年年初,进一步修订完善了《案件质量评查细则》、《裁判文书评查细则》、《案件计分办法》等审判管理制度,细化了案件质量评查标准,将每件案件从审理程序、实体处理、合议讨论和文书制作、案卷装订等四个方面明确了100余项扣分的情形与标准,规定85分以下为不合格案件,85分以上为合格案件,95分以上为优秀案件三个等次,使案件质量评查工作进一步规范、更具可操作性和客观性。
2、完善机制。一是实行案件质量点评通报制。审管办对全院报结案件实行逐案评查,对问题案件进行解剖点评,分析现象,查找原因。以内刊《审判管理信息》为载体,汇总信息,定期通报,限期整改;二是建立奖惩激励机制。在司法质效考评指标细化、考核结果客观化的基础上,实行考核结果与干警的切身利益“三挂钩”,即与票子(福利)挂钩、与位子(岗位)挂钩,与帽子(职位)挂钩,有奖有惩,严格兑现,构建了既有压力又有动力的奖惩激励机制;三是推行刚性问责制。对办案人员存在严重主观过错的问题案件,严格按着《办案过错责任追究办法》问责。审管办在评查中发现此类问题个案,即时移送院纪检监察部门立案查处。同时,公布了具有语音录音功能的举报电话,定点设立了举报信箱,坚决做到有报必查、有查必果、有违必究,构筑了“不敢为”高压机制。四、优化审管装备,丰富监管手段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紧跟网络化信息化的潮流,院党组果断决策,新购置电脑100余台,做到人手一台电脑。开通了法院局域网,开发应运了专业的审判管理。新收案件,一经立案,即时录入电脑,计算机随机排员审理和执行,自动排期开庭,自动跟踪办案流程、审理期限和执行期限,审限、执限临界,计算机即自动报警,通过内网自动催办,有效杜绝了超审限、超执限现象的发生。